火龍果(學名:Hylocereus undatus 'Foo-Lon')是仙人掌科、量天尺屬量天尺的栽培品種,攀援肉質灌木,具氣根。分枝多數,延伸,棱常翅狀,邊緣波狀或圓齒狀,深綠色至淡藍綠色,骨質;花漏斗狀,于夜間開放;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,萼狀花被片黃綠色,線形至線狀披針形,瓣狀花被片白色,長圓狀倒披針形,花絲黃白色,花柱黃白色,漿果紅色,長球形,果臍小,果肉白色、紅色。種子倒卵形,黑色,種臍小。7-12月開花結果。
分布中美洲至南美洲北部,世界各地廣泛栽培,藉氣根攀援于樹干、巖石或墻上,海拔3-300米。
該種分枝扦插容易成活,常作嫁接蟹爪屬,仙人棒屬和多種仙人球的砧木,花可作蔬菜,漿果可食,商品名“火龍果”。
火龍果為攀援性的。植株無主根,側根大量分布在淺
表土層,同時有很多氣生根,可攀援生長。根莖深綠色,粗壯,長可達7米,粗10-12厘米,具3棱。棱扁,邊緣波浪狀,莖節處生長攀援根,可攀附其他植物上生長,肋多為3條,每段莖節凹陷處具小刺。由于長期生長于熱帶沙漠地區,其葉片已退化,光合作用功能由莖干承擔。莖的內部是大量飽含粘稠液體的薄壁細胞,有利于在雨季吸收盡可能多的水分。

芽內有數量較多的復芽和混合芽原基,可以抽生為葉芽、花芽。花芽發育前期,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,可以向葉芽轉化。而旺盛生長的枝條頂端組織,也可以在適當的條件下抽生花芽。
花白色,巨大子房下位,花長約30厘米,故又有之稱。花萼管狀,寬約3厘米,帶綠色(有時淡紫色)的裂片;具長3-8厘米的鱗片;花瓣寬闊,純白色,直立,倒披針形,全緣。雄蕊多而細長,多達700-960條,與花柱等長或較短。花藥乳黃色,花絲白色;花柱粗,0.7-0.8厘米,乳黃色;雌蕊柱頭裂片多達24枚。
果實,長圓形或卵圓形,表皮紅色,肉質,具卵狀而頂端急尖的鱗片,果長10-12厘米,果皮厚,有蠟質。果肉白色或紅色。有近萬粒具香味的芝麻狀種子,故稱為芝麻果。 [1]
火龍果因為外表像一團憤怒的紅色火球而得名。里面的果肉就像是香甜的奶油,但又布滿了黑色的小籽。質地溫和,口味清香。 [2]
火龍果為熱帶、亞熱帶水果,喜光耐陰、耐熱耐旱、喜肥耐瘠。在溫暖濕潤、光線充足的環境下生長迅速,春夏季露地栽培時應多澆水,使其根系保持旺盛生長狀態,在陰雨連綿天氣應及時排水,以免感染病菌造成莖肉腐爛。其莖貼在巖石上亦可生長,植株抗風力極強,只要支架牢固可抗臺風。
火龍果耐0℃低溫和40℃高溫,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-35℃。火龍果可適應多種土壤,但以含腐殖質多,保水保肥的中性土壤和弱酸性土壤為好。
[上海] ¥888.00/票
[海南] ¥5.00/斤
[上海] 面議